读书笔记 - 浪潮之巅
商业模式
商业模式即企业赚钱的逻辑,一个靠谱的企业必须有一个靠谱的商业模式。
- Google 的商业模式:基于搜索关键字的精准自动化广告投放系统。当然要创建并维护好这个系统就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和技术资源,这也是 Google 的核心竞争力。
- 亚马逊的商业模式:eBay 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易平台,并用 Paypal 解决了线上支付问题;亚马逊更进一步,所有交易必须通过亚马逊官方平台,相当于增加了交易担保,因此人们能够更加放心地在线交易。
- 惠普的商业模式:作为相对传统的电脑厂商,每个制造环节都要耗费成本,戴尔把除了市场推广和订单处理之外的所有内容全都外包了出去,从而比其他公司拥有更高的利润率。
风险投资
风险投资时创业者的资金来源,风投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,投一百个企业可能成功的只有两个,但成功的这两个就可以把剩下的那 98 个亏的钱赚回来。而那剩下的 98 个也能得到资金尝试一波,整个创业市场就活了。
创业的初始资金规模较小,对这种企业的投资一般叫天使投资。
投资银行
公司要上市融更多的钱以发展壮大,上市是个好选择。此时投资银行介入:承担公司市值评估、股票分发任务。
投资银行对市场的影响很大,公司上市后需要和投行搞好关系,如果不能满足市场投资者的预期,公司的市值会下降,严重的话,公司就 GG 了。
信息产业规律
- 70-20-10 规律:市场老大占大约 7 成;老二占 2 成;老三占 1 成。且这种结构相对稳定
- 诺维格定律: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 50%后,就很难翻翻。这在数学上貌似是个废话,但是这其实描述的是另一个问题,即公司增长问题,为了满足市场预期,公司业绩需要不断增长,但在原有领域已经做得非常好的情况下,只能找其它增长点。这就是我们常看到很多公司去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然后碰壁;当然也有做得好的。
斯坦福大学的影响
斯坦福和硅谷相辅相成
- 斯坦福无法像哈佛等学校能够较为容易从政府获得资金,于是只能向工业界获得资金
- 它鼓励在职教师承担教职之外的工作,教授可以去开办公司;在学校研究出的理论成果可以创办企业应用在市场上,学校只收取象征性费用,以此鼓励
- 斯坦福在产校结合方面做的非常好,学生从一入校就能接触到企业中的实际问题;而在企业中的人员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斯坦福进修(斯坦福提供了较多在职学习机会)
- 创业氛围浓厚,在企业中摸爬滚打培养的是全方位的能力
- 不过与之相对的是,斯坦福在学术教育本身上不如哈佛、麻省理工等。
互联网 2.0
互联网 2.0 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,但是一般来说,互联网 1.0 指的是门户网站时代,他们更多的像是传统媒体进行了互联网化,内容是网站自身生产的,普通用户是一个接受的状态;互联网 2.0 的关键点在于内容主要由普通用户创造,且用户之间的关联更深,互联网 2.0 的产品扮演一个平台的角色,平台的内容由用户自己产生和维护,平台只需要设计好一套规则和服务于内容生产的配套就好了。
典型的互联网公司
- 维基百科:百科内容由业余人士完成,如果出现错误则可由其它用户指出并修正。这是互联网在 Wiki 领域的应用。
- Youtube:用户生产视频内容,用户关注其它用户的内容,平台仅制定规则,不参与内容创作。
- Facebook:提供应用开发的基础组件,用户利用这些组件自定开发了数十万个应用,供其它用户使用。
云计算
所谓云计算,就是将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各种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个人或企业。其不同是相较于传统的分散的计算资源,典型的如个人 PC、某公司的小机房。书中说道的云计算三个层面的典型厂家
- IBM:出售服务器实体,为云计算提供实体支撑
- AWS:出售基础服务,即所谓 IaaS
- Google:提供具体的云端软件,如 Gmail、Google Docs 等
上面三个厂家提供的东西越来越靠近用户,形成互补关系。
云计算带来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,上云后,安全问题可以打包给云厂商,整体上能够提升安全性。
书是十年前写的,截至目前云计算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,现在看起来云计算并没有作者描绘的那么好
- IaaS 的想法和实现都是很好的,但费用是个大问题,加之近年经济不景气,云厂商裁员的背景下,服务稳定性存疑,涌现出过一波下云潮
- Google 试图推出的 Chrome Book,实用性还是一个问题。毕竟大家不只有上午办公需求。
金融风暴的原因
- 为了促进房市发展,美国政府批准了次级贷款。所谓次级贷款,即贷首付。平时我们买房都是缴纳首付,然后向银行贷款剩余金额,同时银行会严格审批贷款,只有家庭年收入达到一定标准才会批准贷款,这种情况银行承担的风险较小。现在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,用户甚至可以向银行贷首付款,只不过利息交正常房贷高一点;同时降低房贷利率。一方面可以贷首付,降低了初级购房者的门槛;一方面降低房贷利率,抬升了原本购房者的购房预算,他会加更多杠杆。逐渐房价高涨,市场被泡沫冲昏了头脑,银行为了获得更多利润,进一步放松贷款审批条件,使得大量低质量贷款出现。
- 为什么会出现次级贷款
- 克林顿为了让穷人也能住上房子,推出了次级贷款;次级贷款的利率比较高,因此尽管风险较高,也有银行愿意做。
- 房地产泡沫如何产生
- 刺激贷款的产生
- 互联网泡沫的破灭,为了刺激经济,美联储降低利率,相应房贷利率降低,带动了人们买房的积极性,推高房价
- 房地产泡沫为什么会破灭
- 供过于求:建造的房子卖不出去了,房价就趋于平稳;房价上涨过高,超过了普通人的购买能力。
- 房价下跌:房价平稳,房地产投机者失去兴趣,这部分资金抽离,导致房价进一步下跌
- 利率上升:为应对通胀压力,美联储上调利率,使得原本刚好能还上贷款的家庭无力还贷,导致大面积违约
- 为什么会出现次级贷款
- 不过仅仅是房贷坏账数额并不大,只有几千亿美元,不至于产生危机的地步。
- 出现问题的是 CDS(Credit Default Swap 信用违约掉期),他相当于一种保险:假设银行 A 向用户房贷 100 万元,10 年还清,利息 100 万;10 年后,银行可能收回本息供 200 万,也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到;为了降低拿不回来的风险,它向保险公司 B 花 2 万元投保这批贷款,约定如果届时用户违约,将有保险公司 B 向银行赔偿这 200 万;同样保险公司 B 再以这样的策略向其它金融机构投保以分散风险,比如 1 万元向金融机构 C 投保,约定如果用户违约 C 向 B 支付比如 150 万。
- 不违约的情况下
- 银行 A 获得用户还款总计 200 万,支付 2 万元保费,收益 98 万利息
- 保险公司 B 获得 2 万元保险费,支付 1 万保费,收益 1 万
- 金融机构 C 获取 1 万元保险费,收益 1 万
- 违约的情况下
- 银行 A 支付 2 万保费后,获得保险公司 B 的赔偿,收益 98 万
- 保险公司 向 A 支付 200 万赔偿,B 支付 1 万保费,获得金融机构 C 赔偿 150 万,亏损 49 万
- 金融机构向 B 赔偿 100 万,同时获得 1 万保费,亏损 149 万
- CDS 的诱惑之处在于,在不违约的情况下,经手的公司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赚一笔。
- 在房地产市场行情好的时候,违约风险很低,大量金融机构通过承接 CDS 可以获得大量资金,再用这些资金为自己赚钱,但房地产市场破灭后,出现连锁反应。金融机构 C 这样的公司承接了大量 CDS,担负巨额赔付义务,赔不上时只能申请破产。
- 为什么会有人买卖 CDS?什么是裸空 CDS?
CDS 可以直接买来,如果债务人违约,CDS 就可以获得赔付,购买 CDS 的人就获利了。裸空 CDS 就是不持有 CDS 合约约定的资产,而是只拥有这个合约。
即使债务人不违约,而只是信用变差,CDS 也会由于获得赔付的可能性变高而升值。这样 CDS 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被炒。
这是一种投机行为:我花比 CDS 原价稍高的价格买来,赌债务人违约,我就可以获得赔付;或者违约风险增高,我可以加价将 CDS 卖出。
- 不违约的情况下
金融风暴的坏处
- 失业率上升,人民生活水平下降
- 社会处于经济恐慌情绪,大家都不愿意花钱,而是将钱存起来,市场上流通的钱少了。投资人的钱也变少了,投入企业生产的钱就变少了,企业赚不到钱,普通人就赚不到钱,这样恶性循环。
金融风暴的好处
- 暴露了监管体系的问题,以此得以修正
- 瑞雪兆丰年:优胜劣汰,只有有实力的公司能够存活下来。只要挺过黎明前夜就有的发展
不少公司在危机中进行资产重组,提升了运营效率,这样从长远来看是好的。 - 新的机会
- 对于有实力的资本,这是抄底买入低价资本的好时机;
- 不好的市场行情倒逼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,寻求在技术上谋求突破。诞生了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的技术增长点
- 格局的变化
- 泡沫过后,人们重拾理性消费的观念;也更加重视存续和个人风险管理。
- 就业市场严峻,人们需要提升自身技能水平,驱使人们自我完善。
- 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多机会趁势崛起:就像日本汽车在石油危机中凭借经济省油而占领北美和欧洲市场;
AT&T
主要贡献
- 贝尔实验室
- 建立射电天文学
- 发明晶体管
- 发明太阳能电池
- Unix 操作系统
- C 语言
- 香农 信息论
- 朗讯科技
结果
- 为了短期利益将自己拆分成不同的公司上市,虽然短期获得了大量利润。但因为拆分后各个子公司有技术的没资金、有资金的没技术,都发展不好。
- 朗讯被法国阿尔卡特收购
- AT&T 由原来分离出去的西南贝尔公司收购,变成了一个纯服务提供公司。类似中国移动这样的公司。
现在的 AT&T
- 一个电信运营商,没有什么技术含量。
现在的贝尔实验室
- AT&T 拆分出朗讯,贝尔实验室归属朗讯;后朗讯出售给法国阿尔卡特;后阿尔卡特出售给诺基亚,所以现在贝尔实验室属于诺基亚。
- 贝尔实验室还存在,但已经不是之前规模庞大的贝尔实验室了。如今只有几百人,致力于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。
IBM
起源于机械制表机时代,从一开始就专注于企业、军方、政府部门。生意做得大,看不上也做不好个人业务。特点在于保守,保守意味着稳定,因此适合企业。
知名贡献有
- 各种 IBM 大型机(主要是银行、保险业等需要自建服务、高稳定性的行业在用)
- DB2 数据库
- WebSphere
- RedHat(收购而来)
- OpenShift
- RHEL(Red Hat Enterprise Linux,发展出了社区版的 CentOS)
现在的 IBM
- 依然活得很好,我们不常见他是因为他不怎么做个人业务。原本市场反响不错的 ThinkPad 因为相比本身的对公业务实在不赚钱而转给了联想。
- 在对公业务上发挥依旧稳定。
- 它的主要赢利点来自售出的产品以及后续高昂的服务费。
苹果公司
不用说,大家最熟悉的公司,在个人硬件上做到极致的伟大公司;一个人支撑起来的公司。
主要贡献有
- Apple 2,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
- iPhone、iMac、iPad、iPod 等,一个产品颠覆一个行业
- iOS、Mac OS
几个定律
- 摩尔定律:是一个经验性预测,并不是什么科学道理。其内容是:单位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在 18 个月就会翻一番,对应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也会翻一番。
- 安迪-比尔定律:安迪指英特尔CEO 安迪格鲁夫,比尔指的是比尔盖茨。其内容是:英尔特根据摩尔定律提升出来的那点计算机处理速度,会被比尔的更加耗费性能的操作系统抹平。人们根本感受不到处理速度的变化。
- 反摩尔定律:指的是如果硬件公司不跟随摩尔定律研发新产品,18 个月后营业额就会变成现在的一半,因为同行都在研发新品,相较而言原来的产品就落后了。(但现实情况可能不只会变成一半,最终可能都活不下去)
英特尔
英特尔是罗伯特罗伊斯和戈登摩尔(摩尔定律的摩尔)从仙童半导体离职后创建的。最早做的 DRAM,后推出了著名的 x86 系列芯片,先是 IBM 大量采用英特尔,后来和 Windows 合作形成著名的 Wintel 联盟,几乎所有 Windows 主机厂都采用 Intel CPU。
现在 Intel 依然过得还不错,但在移动芯片领域有高通和联发科,没有 Intel 的空间;在桌面处理器方面苹果研发出了 M 系列芯片,它又失去了苹果这个用户。目前来看,其没有什么新的增长点。
微软
从 DOS 开始,商业上的巨人,道德上的矮子。依靠 Windows 垄断性的低位进行不正当竞争,将其它其他软件厂商击垮。Office、IE、Outlook 等都不是自己原创的产品,但都采用系统自带免费软件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,使得竞争对手无路可走。
从前几年看,微软主导市场的主要产品还是 Windows、Office。
但这几年随着对 云计算 和 AI 的投入,微软似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。目前其云服务占应收的四成,OpenAI 也是微软的重点投资的公司。
思科
思科从多协议路由器发家(路由器应该是思科最重要的科技贡献吧🤔),赶上了互联网浪潮,成为数字交换设备的主要提供商。书中称其为互联网的金门大桥。
至于其发展前景,应该说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,一直会有新的交换设备需求。比如云计算的发展,带来了很多云服务器和网络设备需求;VoIP 的发展,需要更多的 VoIP 设备;XoIP 设备的需求等。而且这些需求是巨大的,同时也在思科的舒适圈内。所以发展前景应该很不错。
雅虎
雅虎作为一个公司来说,虽然有过高光时刻,但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下来;其在科技界的作用更多还是一个开创者和里程碑;就像福特之于汽车,让汽车进入千家万户;雅虎开创了互联网免费+广告的模式。
彼时,互联网的免费内容少之又少,网站提供方更像是如今的杂志,需要付费才能访问,可能按时计,也可能按次计,但雅虎完全免费。彼时,还没有搜索引擎,用户去到特定网站比较麻烦,雅虎作为门户网站,免费为各个网站做索引。免费又要赚钱,广告就来了,流量的重要性从那是就开始凸显。
不过在帮助广大群众打开互联网的大门后,雅虎似乎迷失了方向,没有专注的方向,最终无论实在邮件、内容、搜索技术等都落后于竞争对手;且企业内部管理官僚化严重、没有好的掌舵人,措施大量的商业机会。最终走向失败。
现在 yahoo 还存在,但除了名字,剩下的和当年完全不一样。
惠普
说他是硅谷的见证者,是因为它同硅谷一起长大,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。目前,惠普比较赚钱的业务有个人 PC 和 打印机业务,但潜力有限。没有看见新的增长点。
摩托罗拉
没落的贵族。摩托罗拉在无线通信领域一直是非常强大的存在,上到通信卫星,下到人手大哥大引领第一代无线通信,又能做芯片(68000 是当时最强 CPU)。但其带有技术上的傲慢,看不起其它公司的花拳绣腿,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那些所谓的花边功能也是非常重要。于是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开始被诺基亚超越;第三代又被高通抢占了先机。
虽然 2G 时代有刀锋、智能手机时代有 Moto G 这样的明星产品,但市场占有份额还是太小。
现在的摩托罗拉已经出售给联想,专注于做中低端手机产品。
康康 Google 的成果
- 以搜索引擎起家,开创了搜索广告先河,很快实现了盈利。搜索广告也是转换率最高、同时也是最盈利的广告,这种商业模式使得它能够活下去,并且活得很好。这是他的主业
- 云计算产品提供上,构建了自己的用户系统、Gmail、Google Docs、Google Drive 等大量在线服务,其好用程度甚至不亚于离线的 Office。 Login with Google 在几乎所有国外网站上都能看到。
- 云计算底层技术上,提供了 Big Table、MapReduce 这样指明的技术;发明了 Borg(Kubernetes)这样行业绝对主导地位的云编排系统
- 操作系统上,建立安卓联盟,不断完善安卓系统,使得安卓成为除苹果外几乎唯一的手机操作系统。这一点和微软在 PC 时代的战略很像
- 贡献了 Chrome 浏览器这个如今最重要的互联网入口。
上面这些,随便一个都是非常伟大的发明创造,而他们全都来自同一家公司。
本书是 Google 前员工所写,难免有吹嘘成分,我从自己视角看,Google 厉害的原因有几点
- 技术驱动,不忘初心。Google 是以技术为导向,技术人员始终坚持创造更完美的产品的信念,而不是被产品或市场牵着鼻子走,这样才能创造出有颠覆性的产品。Google 的很多产品都是先有学术论文再有产品,比如 Borg、BigTable 等。
- 高质量人才聚集,这一点是任何技术公司不可或缺的点,即高人才密度。技术人才顶尖、管理人才顶尖,共同造就了往正确的方向,迈出高质量而坚实的步伐。
- 基因好,拉里佩奇、谢尔盖布林两位创始人的个人魅力,吸引到了更多行业顶尖的领导层,公司内氛围浓厚,散发着活力。